很久以前在《读者》上读过一个励志小故事,作者去当兵,新兵扔手榴弹,他扔的其实不好,成绩一般般。
但有天无意间发现自己床头上留了个纸条,说他手榴弹扔的不错,很有潜力,继续努力。
纸条是班长留的,寥寥数语,但班长的权威对于一个新兵来说,那是巨大的肯定和鼓励。作者的劲头一下子就上来了,生怕辜负了班长的期待,训练非常刻苦,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寻求改进,没想到竟然在后来的比武中夺得冠军。
再后来,作者无意间才听那位班长说起,当年并不看好他,而是觉得另外一个人有潜力,还给那个人留了字条鼓励,却让他的潜力大爆发。
虽然有点阴差阳错的戏剧性,有点小鸡汤,但在心理学上这叫「自证预言」,就是不断地自我暗示自己一定能够成功,最后就真的能够成功。自我暗示虽然不是决定性的,但这方面的研究和案例还是很有说服力的。
前天晚上正准备写写关于「鸡汤」的看法,翻开以前的摘抄本,上面记录了很多今天开来被称为是「正能量鸡汤」的废话,却无意中发现了夹在了其中的两份语文试卷。一份是中考模拟,一份是高二的期中考试。
说说高中这份吧。满分100分,语文总成绩66,作文总分是40分,但作文成绩是36分。如果把作文换算成百分制的话,那就是90分,算是高分作文了。
作文共两篇。一篇小作文,10分;一篇大作文,30分。小作文得了8分,大作文得了28分。
小作文的题目是《我的爱好》,大作文的题目是《理解》。今天再回头来看,两篇作文写的都还算是真情实感,语言也不那么啰嗦,基本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想法,语文老师给的分数算是比较高的肯定了。
但奇怪的是,现在仔细回想,自己当年完全没有注意到语文老师给的作文是高分。毕竟总分66是个不太好看的成绩,其他课目的成绩也都一般般,在一个非重点高中的非重点班级,排名还很靠后,后进生无疑。
通常发下试卷之后,老师都是重点针对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解,对如何写作的讲解我印象十分模糊,更不可能哪怕单独跟你说上一句,写的不错,继续努力。不可能的。所以,对于作文或者写作的敏感,并没有及时抓住。
家里有藏书和阅读习惯的毕竟还是少数,如果你没有遇到高人指点的话,在写作这个问题上大概和我一样,基本上就是自生自灭的状态。如果稍微有人指一下路,引导一下,也许会提前十几年就会动手写作。
今天来看,无论走到哪里,写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。同时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,一招在手,你可以很容易在竞争中胜出。所以在我见亲戚或者网上跟他们交流时,无论是初中生还是大学生,我都强烈建议他们尽早尽量坚持写点东西。
而写东西本身,无非就是先有高质量的输入,有了量的积累,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,然后进行输出。读书不用万卷,下笔就可以成章,关键是阅读的质量和刻意的积累。
小时候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,父亲总说我作文不好,我今天也不知道是真不好还是假不好,也不知道不好在什么地方。只记得父亲总是头疼医头,从新华书店给我买几本作文选回来,然后告诉我,「看吧,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。」
那些作文选基本上从来没完整看完过,因为读着没意思。后来读书多了才知道,所谓的作文选大都不是学生本人写的,很多是出版社雇人胡编乱造的。
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渴望肯定和鼓励,有时候错过了就错过了。
所以,回到开头那个故事。如果你是家长,不要吝惜对孩子的鼓励,不要因为试卷总分不好而忽略了孩子的长处,孩子的闪光点未必能够通过分数才能体现出来。
如果你是老师,也不要吝惜对学生的鼓励,越小的学生常常越对老师抱以极大的信任,一句简单的鼓励,也许就会彻底改变一个人。
如果你是学生,更不要吝惜对自己的鼓励,发现自己的闪光点,尽量放大它,直到能够照亮别人的时候,也就是你能够给别人带来价值的时候了。
当然,鼓励也是有技巧的,并不是简单的一句,孩子你真棒。
最有效的鼓励,是对具体细节的肯定,这个后面有机会再谈。
最好的鼓励,当然是来自真诚,没有什么比真诚的鼓励更能传递力量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