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在职场,非上班时间,不得不随时保持社交软件在线,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我们随机采访了50位株洲上班族,听到最多的词语是:焦虑。
近八成受访者常年晚上在线
陆都寨供职于株洲一家传媒机构,因为工作性质特殊,他微信、QQ几乎整天都在线,近十个工作群整日闪动。“我真想把所有社交软件都卸了!”老陆恨恨道。
50位接受采访的上班族中,有上市公司职工,有初创型企业员工,也有机关事业单位科员,共有41位受访者表示,“常年在线”是正常状态。
“现在很多工作都是在晚上通过微信提前安排,包括传递文件、通知等。”在政府部门供职20余年的李先生说,没有一个晚上工作群是“消停”的,“总的来说社交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。”
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李先生这么“想得开”。
同样供职于株洲某事业单位的小刘,对这个话题很有情绪。有一次工作日晚上她去相亲,没想到领导连续给她发QQ说工作,她不敢不回,结果给相亲对象留下了极坏的印象。“看来你适合跟手机谈恋爱。”对方后来在网上揶揄道。
下班后仍要“在线上”,令人焦虑
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,下班后仍然保持“在线上”的状态,令人焦虑。然而,记者发现,这种焦虑,并不是“工作本身很难”,而是常年在线会让他们产生一种“不确定感”。
“白天工作完,晚上还要抱着手机”谨防“各路领导指示,不及时回复又怕领导心里不高兴。”供职于市内某事业单位的刘先生说,“没有社交软件前,下班关机就能睡个好觉,上头对我的工作有何看法,要等到明天才说。”。
这种不确定感,让小魏感觉精疲力竭。他在某区政府部门工作刚满一年,未婚,每日除了办公室就是家。“坦白讲回家后只想把手机关了,好好休息一下,但还是得必须保持在线。”他说,“虽然单位没有规定必须要这样,但事实上谁都不敢下线,谁都怕新的工作任务忽然袭来。”
焦虑肯定影响工作效果。在50位受访者里,有超过半数人表示,“以消极的心态对待下班后通过线上转来的工作任务。”
“你在跟你家人吃饭聊天,忽然来了微信工作安排,肯定不开心。”有人说。
此外,受访者小龙认为,领导在工作群发消息,员工必须得回复,“不回复就是不积极或者没有一心一意工作,其实很多时候都在忙,”他说,“领导也肯定以为,消息一发,事情就传达到了,这容易滋生‘懒政’思维。”
领导们又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?
“社交软件肯定是方便工作了的。”市内某副局长说,以前上头来文件,必须得看见纸质版才能执行落实,现在电子版方便很多。
“微信更多的是发提前预告性消息,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重要的事情肯定要打电话。”她说,“大家还是要调整好心态。”
下班在线焦虑症你有么?有好的建议来缓解么?快留言供大家分享吧……
【本期编辑 小白】
![]()
![]()
![]()